近日,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信息中心正式通報2025年 "藥品智慧監管典型案例",共15個案例從全國范圍內脫穎而出。其中,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憑借 "人工智能賦能廣東省化妝品備案提質增效" 項目成功入選,其研發的 "粵安評"" 粵妝評 "兩大 AI 工具,構建起" 輔助企業 + 輔助監管 "雙輪驅動模式,為破解化妝品行業備案效率低、監管標準不統一等難題提供了" 廣東方案 "。
直擊行業痛點 廣東率先打造 AI 監管體系
長期以來,化妝品產業在安全評估與注冊備案核查環節面臨多重困境:企業制作安評報告耗時久、成本高,中小微企業合規壓力大;監管端人工審核標準難統一、效率低,風險識別滯后。針對這些痛點,廣東省藥監局率先啟動 AI 賦能項目,依托大數據、人工智能、OCR 識別等前沿技術,研發 "粵安評"" 粵妝評 " 兩大工具,分別從企業服務與監管效能兩端發力,實現化妝品備案全流程的智能化升級。
雙工具各司其職 企業監管實現 "雙向減負"
在服務企業端,"粵安評" 工具于2025年3月24日起向全省化妝品生產企業免費開放,通過整合權威毒理數據、行業標準及歷史備案信息,構建 AI 安評報告生成模型與原料數據共享平臺。企業僅需上傳產品基本信息、配方、檢驗報告等材料,1 分鐘即可一鍵生成符合規范的完整版安評報告樣稿,下載編輯確認后便可提交。該工具不僅幫助企業零成本拓展成分獲取渠道、搭建專屬成分庫,還實現企業間成分安全數據共享,大幅降低報告制作成本,縮短備案周期,讓企業 "省時、省錢、省力"。
在強化監管端,"粵妝評" 工具搭建起備案核查知識庫,通過海量數據訓練實現備案材料自動智能核查。相較于傳統人工審核30分鐘/件的效率,該工具將單產品備案核查時間壓縮至5分鐘,綜合效率提升5倍。同時,工具依據預設的法規標準、風險物質篩查標準等開展審核,杜絕因人員理解差異導致的標準不統一問題;通過數據庫比對與自動預警,減少漏判、誤判,還能建立風險分析評估模型,實時監測風險物質、違規宣稱等數據,實現 "風險歸集 + 綜合預警",并支持配方成分、功效宣稱等多視窗互聯的可視化操作,讓監管更精準、更高效。
多維度成效顯著 樹立智慧監管全國標桿
此次廣東案例入選全國典型,其成效已在監管與產業發展層面充分顯現。在監管端,AI 工具構建起 "新標準、新方法、新工具" 的科學監管體系,實現同類產品審核標準全國統一,監管效率提升數倍乃至數十倍,審核準確性與風險防控能力顯著增強,有效緩解審核積壓,加速產品合規上市。
在產業發展端,AI 工具降低企業合規門檻,尤其為中小微企業減輕人力、時間與資金成本;幫助企業將更多資源投入新技術、新產品研發,激發創新活力;同時精準攔截不合規產品,凈化市場環境,推動行業良性競爭。未來,廣東將持續優化 AI 監管技術,為化妝品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智慧動能。